《论语》最经典的10句话,背会获益终生
时间:2024-11-15 09:17:59
《论语》
【中国】孔子的弟子著
《论语》,主要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用简单的语录和对话来写的。
它反映了孔子的很多思想和观点,比如政治看法、审美观点、道德伦理和功利等。
这本书里面讲到了政治、教育、文学、哲学,还有做人处世的道理等等。
现在留下来的《论语》有20篇,总共492章。里面有大概444章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当时其他人的对话。
还有48章是记录孔子弟子之间的对话。
我摘录其中耳熟能祥的10句话,一起领悟其中的智慧。

0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如果一个人不考虑将来,那么眼前的烦恼肯定会找上门来。
【感悟】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被眼前的琐事和即时的满足所牵绊,忽视了长远的未来。
然而,如果我们不提前为未来打算,不设定目标和愿景,那么当挑战来临时,我们可能会手足无措,甚至陷入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平衡现在与未来的考虑,既要享受当下的生活,也要为未知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眼前的烦恼,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0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别硬塞给别人。
【感悟】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东西我们自己不需要,不喜欢,却想着也许对别人有用,于是就强加于人。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我们不应该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这就像是一种尊重,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意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我们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接受度,不要强加于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更加和谐,更加愉快。

03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译文】交朋友时,说到就得做到,讲话得有信用。
【感悟】在人际交往中,信用是无价之宝,是建立稳固友情的基础。
如果我们在交朋友时只是空口说白话,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说到做到、言出必行是维系友谊的重要准则。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所以,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信用是金,说到做到才能赢得真正的友情。
04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正直的人会和谐相处但不会盲目跟风,而自私的人虽表面合群,但难以真正和睦共处。
【感悟】君子间相处,和和睦睦,但他们并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附和,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相互尊重但不失自我。
相反,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大家打成一片,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随波逐流,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人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和谐。
这告诉我们,与人相处时,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人,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睦共处。
0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到那些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我们就应该向他们学习,努力追赶他们的脚步;而当我们碰到品德不佳的人,就得在心里好好反思,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同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感悟】只要对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高手,不论他是谁,也不论他出身如何,我们都可以向他学习。想要变得更出色,就得吸收各方的优点。
就像老话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我们总能从身边人那里学到点什么。
看到别人做得好,我们就跟着学;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我们就提醒自己要避免同样的错误。
每个人都应该把优秀的人当作榜样,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时刻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改正。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06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如果一个人总是满嘴漂亮话,脸上装出和善的样子,那他很可能没什么真正的同情心和善良。
【感悟】在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总是满口漂亮话,表面和善,让人感觉很舒服。
然而,我们往往容易被这种表象所迷惑,忽略了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态度。
这句话提醒我们,别被漂亮话和和善的外表所迷惑。真正的同情和善良不是靠嘴说,而是发自内心的行动。
那些总是用花言巧语取悦他人的人,可能内心并不善良。与人交往时,要看行动而非空谈,这样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真实面目,避免被虚伪欺骗。
同时,我们也要做真诚善良的人,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而不是伪装自己。
0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害怕承认自己的无知,所以常常装作知道很多事情。
但其实,真正的智慧是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说出“我不知道”。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去学习,去进步,去真正了解那些我们不懂的东西。假装知道,只会让我们停留在原地,错过成长的机会。
所以,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面对自己的无知,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08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懂我,但我不怨不怪,这才是真君子的风范。
【感悟】在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被他人误解或不了解。有时候,我们努力表达自己,但别人可能还是无法理解我们的想法和做法。
然而,真正的君子并不会因此而心生怨恨。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无法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
相反,君子会选择包容和理解,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误解。
这样做,不仅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宽广,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所以,当别人不了解我们时,我们不必怨恨,而是要学会以君子的胸怀去接纳和理解。
0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遇到问题,会先反省自己;而小人一碰到麻烦,就急着推卸责任,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从不想想自己有没有问题。
【感悟】君子和小人面对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
君子会先反省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不断进步。
而小人则总是推卸责任,逃避问题,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更大的失败。
因此,勇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成长和进步,成为更优秀的人。推卸和逃避只会让我们原地踏步,无法前行。
10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只想着快点完成,最后可能啥也做不好;老盯着小便宜,就难成大事。
【感悟】有时候,我们总是太着急,想要快点完成任务,却忽略了质量和细节,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啥也做不好。
还有时候,我们太看重眼前的小利益,为了那点小便宜而忽略了更大的目标和长远的利益,最后发现难成大事。
其实,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把每一步都做好,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同时,眼光也要放远一点,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要有更大的目标和追求,才能做成大事。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和远见,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贪图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