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24-11-16
一、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点评:心地光明行事磊落的,便是正人君子,必然人人敬爱,希望他能得位行道;心地险恶行事乖张的,便是奸邪小人,必然人人憎恶,怕他误国害民,这是大家良心使然,人之常情。君主如果能够举用那些正人君子,而舍弃那些奸邪的小人,不让他们参与政治,
2024-11-16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2024-11-16
量大智自裕,心宽寿自延。孔子谈及养生之道时,在《论语》中说了三个字:“仁者寿。”清代学者方苞,在给这三字作注释时写道: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心怀仁爱,是一个人保持健康、得以长寿的基础。真正的养生,其实不仅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在于对心灵
2024-11-16
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百读不厌,让人越读越喜欢。一、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点评:“器”就是器具,器具的特点,就是一种器具只有一种功能,比如汽车,只能在陆地上行走,在水上、天上就没有用了;饭锅就只能做饭
2024-11-16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
2024-11-16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的经典之作,两千年来,影响深远,其中更是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哲理。史学家钱穆曾经说过“《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之书”。下面选取其中20个名句,与大家共享。0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注释】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02人无远虑,必有近
2024-11-15
先看看《学而篇》里的成语、俗语典故:巧言令色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这个成语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做人不吹牛,对领导不怕马屁,说话诚实可信才能交到朋友,干成事业。一味的花言巧语或许能取一时之巧,但终究是要被识破的。温良恭俭让子禽问于子贡曰:夫
2024-11-15
一、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第三》简析:古代有六艺教育,也就是六种技艺,射是其中之一。射分两种,有军事上的射击训练,还有平常的礼仪射箭。这句话里讲的是礼射,箭靶是一张兽皮。古人的礼射是为了观察人的品行,注重的是修心养德,所以不主张把兽皮射穿,只要射中目的地就可以,甚至射偏一点
2024-11-15
在《子路》一文里,孔子认为,完善的人格必须要能做到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而且还要能与社会群体和睦相处。他还认为能够持守大节,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之处,就是中庸在道德层面的体现。本文选取《子路》经典名言 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2024-11-15
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这句话意味深长。他高度赞扬了《论语》的价值。赵普一生研读《论语》,他在陈桥兵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帮赵匡胤得了天下,又给赵匡胤出谋划策,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赵匡胤的皇位,因此深得信赖,被重用做了开国宰相。毋庸置疑,《论语》这部书在中国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