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股票下跌意味着什么(投资笔记:如何面对暴跌与股票?)

时间:2025-01-21 04:45:40


所以问题来了:A股这的就如此不适合投资吗?

以我多年的经历来看,并非如此。

首先要给大家说的是“波动不是风险,而是本金的永久损失”,这句话怎么理解?

在大多数人看来,只要股价下跌就意味着损失,所以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风险加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还是那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股价是每个交易日实时波动的,而它所代表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基本面却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什么大的变化。

也就是说,只要公司本身没有出现问题,经营状况良好、依旧具备强大的护城河与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持续盈利,我们是不用过于担心的。

要知道“市值=市盈率*净利润=总股本*股价”这个恒等式是不变的,从公式中可以看到影响股价的核心因素主要是“市盈率”和“净利润”,也就是说一个是估值,一个是盈利能力。

而当公司盈利稳定的情况下股价出现暴跌,无非就是估值缩水,为方便理解我们量化一下,假设某公司市值为100亿,市盈率20倍,年净利润5亿。当市值跌至80亿时,市盈率是16倍,意味着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最多16年可以收回本金。

如果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话,我们收回本金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比如说第二年净利润翻一倍到了10亿,市盈率就会变成8倍。当然,依照股市的基本规律但凡业绩翻倍,估值也会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很有可能一口气增加到20倍、30倍,这属于市场对未来盈利预期的提前反应,就像前几年的海天味业、山西汾酒、比亚迪一样,估值都是高达上百倍。

所以看懂了吗?只要公司基本面和盈利能力稳定,股价的短期下跌是无需担心的,只要净利润持续增长,即便估值不变,收回本金也是迟早的事。不过个人建议最好是选择常年分红的优秀公司,这样就算是股价短期被套,我们每年也会收到一笔现金,不管是用来消费,还是低成本买入股权形成长期的复利都很划算,至少不用苦苦等待收回本金的煎熬。

相比之下,对于近期这种短期下跌,笔者非但没有大家的恐慌情绪,反倒有些许窃喜,因为这样可以让我用更加划算的价格买入心仪的投资标的。再者就是,我持仓的格力也公布了中期分红,在分红之前最大的希望就是市场保持低迷,最好是格力股价能多跌一点,这样分红之后就能加仓更多的份额。

业内常说“机会都是跌出来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比如在去年11月的时候,我身边不少人都很怀念年“924”之前的日子,庆幸自己在2800点以下买入后赚了一笔,因此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往往就是机会,而不是风险,也无需恐慌。

【股权思维和股价思维】

今天打开公众号,后台有位朋友留言问“怎么看待茅台这个股票”,不知道这位朋友会不会看到这篇文章,但自己还是声明一下:不是用来作反面教材,仅仅是有感而发做一个分享。

所谓分享就是谈谈我们投资时的思维模式,即“股价思维”和“股权思维”。

其实A股市场大多数都是股价思维,股价涨的好就称赞公司、自己极为开心,股价涨的不好,或者下跌,就吐槽公司垃圾,时刻想着跑路,换言之就是“以股价论英雄”,他们一切都情绪、动作、成败都是以股价为核心。

前些年自己也是这样,说实话每天的心情都会随着股价波动、账户收益情况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时候甚至难受的吃不下饭,现在回想其实是非常内耗的,不仅影响了个人状态,还对生活、工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直到自己真正悟透“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个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并发现“收息、攒股”的妙处后,才逐渐摆脱了股价涨跌对情绪的影响,算是从股价思维转变为了股权思维。

至于什么是股权思维,一时间还没想好怎么进行总结,但其中一个核心就是“量”。我们持有的每一股股票都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也是其生意和商业模式的一小部分,与100%控股不存在任何区别。

如果是股价思维,当然是希望股价涨的越高越好;但股权思维却希望股价长期低迷、甚至下跌,然后不断买入优秀公司的股权,当持有优质股权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股价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反之,每年还能产出大量的现金(分红),持续买入股权,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产出和买入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收益也就越来越高,形成完美的复利效应。

正所谓:要想富,攒股数。

笔者不批判股价思维,也没有这个资格,但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看,二者相比的话还是股权思维更为稳妥,也更加适合我等普通人(早就承认自己是普通人了)。

虽说股价思维也有成功人士,比如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两个X年XX倍的股神,但拉长时间看这种收益都很难持续,因为高抛低吸、打板等手段可以成功无数次,但只要失败几次就会回归原点,毕竟股票交易本质上是个零和游戏,你赚的都是别人亏的钱,没有谁能一直稳赚不赔。

相比之下,秉承股权思维的巴菲特、芒格的成功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游戏排行榜

最新推荐